臨汾愛爾眼科走進鼓樓西街復興社區開展眼健康科普義診活動
- 2023-07-25
認識高血壓
提及高血壓,大家都不陌生。它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,發病率非常高,但往往起病隱匿容易被忽視,被稱為人類健康的“無聲殺手”,且近十余年來呈明顯的年輕化趨勢。
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,非同日3次血壓測量收縮壓≥140mmHg和(或)舒張壓≥90mmHg,可診斷為高血壓。
據2020年《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》報告數據統計,我國18歲以上人群中,高血壓的患病率達27.5%,總人數約為3億,但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知曉自己患病并進行治療,其中僅四分之一的患者血壓得到有效控制。
高血壓如果長期控制不佳,可能導致腦卒中、心肌梗死、心衰、腎衰、高血壓眼病等嚴重并發癥。當患者出現視物模糊、眼睛疼痛、眼底出血等癥狀時,就要加以重視,及時到正規的眼科醫療機構就診。
什么是高血壓眼病
通常情況下,很多高血壓患者只知道通過吃藥控制血壓,但沒想過高血壓會帶來眼睛的病變,因而從未到眼科就診。
高血壓眼病,通常是指全身動脈血壓持續性升高所導致的眼底相應改變。通常以眼底缺血、眼底出血較為常見,嚴重時可能會引發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。
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可分為4級:
Ⅰ級 視網膜小動脈出現輕度狹窄、硬化、痙攣和變細,動脈反光增強;
Ⅱ級 小動脈呈中度硬化和狹窄,反光增強,呈銅絲狀或銀絲狀,出現動靜脈交叉壓迫癥,視網膜靜脈阻塞。
視網膜靜脈阻塞是高血壓患者、中老年人患者眼底出血較為常見的病因。主要因其靜脈血液回流受阻,形成靜脈血栓,從而引起視網膜出血、水腫和滲出等病變。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,會出現視物變形、眼前黑影等癥狀,雖發病不如動脈阻塞急劇和嚴重,但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治療,可出現虹膜新生血管,并繼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,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。當突發視力下降、部分視野缺損,要引起重視,及時就醫檢查。
Ⅲ級 動脈中度以上狹窄伴局部收縮,視網膜有棉絮狀滲出、出血和水腫。
此時,由于動脈變細,血流緩慢,血管內壁粗糙、狹窄,很容易形成血栓阻塞眼動脈,進而引發視網膜動脈阻塞。由于視網膜對缺血缺氧的耐受極差,一旦發生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,患者視力會急劇下降,視野范圍明顯縮小,黃金急救時間為90分鐘內,發病越久,視力恢復的機會越渺茫。因此,當患者突然出現迅速、無痛性視力下降,眼睛看不見,甚至沒有光感,應立即到眼科醫院就診。
Ⅳ級 視神經乳頭(視盤)水腫并有Ⅲ級眼底的各種改變。
視神經乳頭水腫是視神經乳頭無原發性炎癥的被動性充血水腫。常見于高血壓患者,絕大多數是由顱內壓增高所致,患者常有頭痛、惡心、嘔吐,同時會出現視野縮小或缺損等癥狀,如不及時治療,待晚期視乳頭水腫消退后,將形成繼發性視神經萎縮,造成視力減退、視色異常、視覺喪失等不可逆的視力損害。
如何防治高血壓眼病
控制血壓
高血壓患者需要及早進行正規治療,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,積極控制血壓。
控制情緒
保持身心舒暢,避免情緒大幅波動。
合理用眼
保持作息規律,避免用眼過度。
適當鍛煉
適當運動可控制體重,增加血管彈性,促進血液循環,有利于血壓穩定。
四“低”飲食
飲食方面注意低鹽、低脂、低膽固醇、低糖,多食用粗糧、豆制品、蔬菜水果等。
眼底檢查
眼底病變的程度與高血壓時間長短及其嚴重程度密切相關。一旦確診為高血壓,應立即檢查眼底,若暫未出現高血壓視網膜病變,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眼底檢查。此外,有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度近視及神經系統、血管性疾病的眼底疾病高風險人群,需在醫生的指導下增加檢查頻率,以便及時發現眼底病變,及時治療。
日常生活中出現眼部不適、視物異常等情況,及時到醫院就診。早發現、早診斷、早治療是應對大部分眼底病的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