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汾愛爾眼科走進鼓樓西街復興社區開展眼健康科普義診活動
- 2023-07-25
中老年人眼睛常常會出現干澀感、視疲勞、視物模糊等,導致這些癥狀出現,很可能是眼睛干澀。
老年人為什么易患眼睛干澀
老年人,尤其是70歲以上者,淚腺、唾液腺的分泌功能退行性變化,淚液分泌量逐漸減少,眼表淚膜穩定性下降,淚膜潤滑和滋潤眼表的功能下降,時而出現眼睛干澀的癥狀,但并不影響正常生活,可通過自身調理。
干眼如何科學調理
對于輕度干眼患者來說,應減少用眼時間,一般每閱讀半小時休息5分鐘以上;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,睡眠規律,避免熬夜;減少暗光下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。
中醫對于干眼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辨證論治
1、肝腎不足
老年性干眼多為淚液分泌不足型,常與肝腎不足相關。肝主疏泄,調節淚液,腎主藏精又主收納,既儲存陰津,又下調水液。一旦肝腎不足,腎不藏津,肝不守淚,津液干枯,則為干眼。當以育陰布津為大法,滋補肝腎、養陰生津;從整體辨證而言,即便有口干、鼻干、咽干等癥狀,仍以肝腎不足辨證,這是同出一轍、異病同治的道理。
2、氣陰不足
口眼干燥綜合征或糖尿病等引起的干眼多與氣陰不足相關。脾主運化,提供營養,如脾氣不足,氣不化津,會導致肝克脾土,淚液干枯。多以益氣養陰、健脾生津為主。
3、肺陰不足
肺為嬌臟,易蒸發津液,更年期干眼或屈光不正性干眼多為混合型干眼,多與肺陰不足相關,宜從肺治。辨證為肺陰不足、燥熱傷津,導致淚膜穩定性下降,以養陰清肺、生津潤燥為主,常用養陰清肺湯加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