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汾愛爾眼科走進鼓樓西街復興社區開展眼健康科普義診活動
- 2023-07-25
翼狀胬肉是受外界剌激而引起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病變,一般長在大眼角,形狀很象昆蟲的翅膀,中醫稱之為攀睛。
一般來說,翼狀胬肉是由于雙眼長期暴露于煙塵、風沙、日光下,受到較多的冷、熱刺激而引起,因此,戶外工作者例如農民、漁民,或生活在環境惡劣的地區的人們,容易患上翼狀胬肉。絕大多數人尤其是該疾病的高發人群,對翼狀胬肉缺乏基本的認知,甚至存在普遍的認識誤區。
不痛不癢無需治療?
“這個翼子已經長了4、5年了,沒得啥子感覺,從來沒管過?!贬t院工作人員在義診時,一位翼狀胬肉患者表示。
臨汾愛爾眼科醫院專家強調,相對于其他癥狀很明顯的眼病,翼狀胬肉多無自覺癥狀,再加上患者如果對美觀要求不高,特別容易忽視對疾病的治療,從而遭受到疾病的危害:胬肉伸展到角膜,會因為牽扯而產生散光,如果胬肉伸入角膜表面生長從而遮蔽了瞳孔,則會造成嚴重的視力障礙,甚至影響眼球運動。
等遮住瞳孔再治療?
由于醫資水平有限,很多鄉鎮醫生對該疾病的認知程度并不高,不少醫務人員甚至認為要等胬肉長到瞳孔上方才需要處理。
胬肉一旦到達角膜邊緣就必須手術切除,尤其是出于進行期的胬肉,表現為頭部(胬肉靠近角膜的一端)隆起,附近角膜混濁,在前彈力層及淺基質層有細胞浸潤,頸部寬大、體部肥厚、表面不平,有粗大而擴張的血管。即使出于靜止期的胬肉,如果拖延治療的時間太長,手術時不容易切除干凈,會提高復發的可能性。